查看原文
其他

讲述我的战疫故事 | 将初心使命牢牢铸在抗疫一线

点击蓝字  轻松关注

导 读

讲述你的战疫故事,让我们一起分享,英雄的力量与担当。

今天为我们讲述战疫故事的是江榕,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,象湖院区隔离ICU党支部委员,从1月21日至今,她连续在抗疫一线奋战了70余天。

1月21日早上点,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清晨的宁静,也让辗转反侧的清醒了不少,钱克俭主任打来电话,告诉赶紧收拾好,准备赶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。意识到这场战役已经打响了,提上早已准备好的行李,于当日早上6点30分坐上了开往医院象湖院区的车。一路上,我在脑海里清晰构思着,要为打赢这场战役做好什么准备。不是第一次上“战场”,我迅速构思一份排班表,几个小时一个班,一个班几个人要准备哪些设备,医护人员要做好哪些防护措施,患者需要怎么护理......凭借着以往的经验,在到达象湖院区时,我已经在脑海中为隔离病房ICU的护理团队画好了一张“作战图”。

像往常一样,今年又过了一个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春节,而不同的是,今年不仅仅是过节,更是过关。这个关是一道生死之关,而医院的同事们正在拼尽全力搭建一座健康之“桥”,桥的这头是病毒之魔,桥的那头便是一个个生的希望,一个个家庭团圆的企盼。我相信,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硬战,帮助患者渡过难关,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。

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,那段时间我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4-5小时,很多时候都睡不着。那段时间每天6:30起床,接下来是早交班、配药等日常工作,9:00准时进入隔离病房ICU对患者进行护理,中午出舱后还有数据统计、排班、物资调配等护理管理工作,下午15:00再次进舱查看患者病情变化,出舱后,每天晚上例行的晚交班、院长主持的病例讨论常常持续到深夜,如果碰到患者病情变化,需要进行人工膜肺治疗(ECMO)或是气管插管等高风险操作,我也要第一时间到达病房。为了便于随时投入“战斗”中,我一直住在隔离病房ICU的值班房里。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发展快,尤其我们这里收治的都是危重型患者,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,只有患者好了,我们医务人员才能安心,患者康复出院带给我们的成就感远远大于我们的辛苦。

我记得最辛苦的一天是我们一天同时为3位病情危重的患者上了ECMO。回忆起当天的情景,我依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就像打仗一样,当天下午5点,我和曾振国副主任、潘烨大夫用了一个多小时顺利给19床患者上机,刚要结束,詹以安大夫管的15床患者病情加重,也需要进行ECMO治疗,配合的过程中,钱克俭主任打电话进来说18床也需要上机,问我是否需要出来休息一会再继续,想着一套防护装备挺珍贵的,我就决定连轴转继续上完第三例。还好,三个患者上机的过程都比较顺利,出来已经晚上十一点多了,连续在舱里待了6个小时,工作裤、鞋子、祙子全湿透了。回到住处洗漱完已接近凌晨一点。但整个人一点睡意都没有,既希望时间过得快点,疫情早点结束,又希望时间过得慢点,让我们能为患者多做一些,让他们少一些痛苦。

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异常艰辛,穿着厚厚的防护服,忙碌起来经常胸闷气闭。有一次我给患者送饭途中,因为餐食太多,几经忙碌下来,我突然觉得自己喘不过气,一瞬间,有了一种接近死亡的感觉。我立即站定,让自己缓一缓,缓过来之后,便又继续投入到战斗中,因为我知道,我不能倒下。

疫情来势汹汹,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。我是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,今年,也是我参加工作的第30个年头,我经历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、2016江西省H7N9禽流感,这一次面对新型冠状病毒,我想我必须冲在前面。患者抢救时,经常要切开气道,这时候就有大量的病毒喷溅出来。团队里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只想着怎么挽救生命,没有人考虑自己被感染了怎么办,每每看到他们无私无畏,不计生死,我都热泪盈眶。

所幸,无数英雄的医护人员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钢铁长城抵御住了病魔,重症患者陆陆续续从隔离ICU出院,我们用实践证明了我们是吓不到、打不败、压不垮和摧不毁的。我们拿起最有力的“武器”冲锋在前,胜利终将属于我们,也一定属于我们!


编辑/姚秀秀

策划/欧阳茜

统筹/黄迅前

审核/万德芝


往期精彩回顾江西省支援随州防疫队平安凯旋2020年4月6日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方舱医院:托起生命之舟一线“敢死队”:我为武汉拼过命开学后学生如何防控新冠肺炎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